济源社区

 找回密码
 5秒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1|回复: 0

十七年文明梦今朝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6 21: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2015年2月28日,无疑是济源发展史册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这一天,济源正式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综合评价城市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
  透过这份荣誉,我们看到济源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途上孜孜以求的身影和上下求索的艰辛。这颗甘甜的“果实”,在济源创建日益茁壮的枝干上孕育了整整17年。
  (二)成似容易却艰辛。厚积薄发,并非一蹴而就,而由心血浇铸。
  大海扬波,八面来风。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写到一种神奇的泥土名“息壤”,只要有一点点撒落人间,就会酵母般核裂似的生生不息。
  济源,就是这样一片流淌文明气息的“息壤”;济源,也从未停止过追寻更高文明的脚步。
  17年来,济源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创建历程。2009年1月,济源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济源取到了入场券。2011年12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称号;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济源又一次擦肩而过。
  信念之火,生生不息。2012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发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动员令,打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1个月前,中央文明委公示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城市名单,济源榜上有名。2月28日,济源正式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三)“城如人,贵有品。”拥天然而富人文,显外美而蕴慧中。
  17年来,市委、市政府秉持“高起点、大手笔、建精品”“全覆盖、全方位、无缝隙”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理念,精益求精,持续提升,打造了大气、灵气、秀气之城。
  17年的精雕细琢,让济源的美丽绽放得更加通透。
  环保、低碳、全民植绿护绿,城市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等明显改善,道路交通更加顺畅,商户门店更加整洁,商场市场更加规范……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行走在市区宽敞顺畅的道路上,徜徉在绿意葱茏的游园里,漫步在安静整洁的居民小区,无不为魅力济源的大气、灵气、秀气、亲和、宜居而啧啧赞叹。
  17年的披肝沥胆,让济源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
  多城联创,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济源的形象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可以说,17年的创城之路,是济源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之路。
  (四)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善集群众之智,善聚群众之力,善于用**的共识权衡城市的发展战略,就会产生无穷的智慧、汇集巨大的力量。
  正因为济源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不折不扣的顺**、得民心的惠民工程,这项工作才撩拨起全市人民的满怀豪情和热情参与。
  17年来,我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宗旨,充分调动城乡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群众的迫切需要和关注的热点、难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创建过程中感受文明风尚、共享创建成果。
  文明金牌,全民铸就。正是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各主创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各部门协调工作、紧密配合,才浇灌了济源这朵绽放的文明之花,才镌刻了济源新的辉煌篇章。
  17年来,多少人为之夙兴夜寐,青丝染白,痴心不改,才换来了这金灿灿的城市名片。这份荣光属于全市人民,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功臣。
  (五)创建为民,厚惠民生。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可以说,没有哪个词语,比“幸福济源”更让人心向往之;没有哪种理念,比“民生工程”更能够赢得共鸣。
  综观济源17年创建历程,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
  就财力而言,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中,济源不算“阔”,但保障民生却很“阔”——仅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就达42.8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8%。
  民生福祉在一项项举措中拔高——
  连续多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十大幸福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5%以内;就业路越走越宽,全省就业最为充分;创业曲越奏越响,社保网越织越密……这一切都在拔高济源百姓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民生福祉在一件件实事中增进——
  率先在全省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的城乡全覆盖,率先为8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敬老补贴,率先在全省实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且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城乡一体、同役同酬”的城乡士兵优待安置制度;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历数过往,步履坚实。这一个个“率先”的字眼,让每一位市民感知到了民生的温度,感受到了创建为民的价值取向。
  文明城市的铸造,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文明市民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引领。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响彻中华大地,正在追逐“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济源,将一个宏大的命题层层落笔,融入文明城市建设的洪流,并从中铸造起城市的灵魂,激发出了最有力、最持久、最深层的正能量。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工程的实施,潜移默化地在市民心中埋下了信仰的种子。
  榜样汇聚力量。在“感动济源”十大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美德少年”表彰大会、“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上,一批批道德标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愚公儿女的伟岸。 毛立争、李玉儒、彭世英、王冬梅、王世福、乔桂芬……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用最本真、最简单的情义诠释着古老的“仁、义、礼、智、信”;他们丰富了济源城市的记忆,温润了愚公后人的良知;他们如同一把把闪亮的火炬,向整个社会放射出道德的光芒。
  凡人闪烁光芒。在榜样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济源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道德的火种燎原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梨林镇逢薛村村民薛大哥与众乡亲一起,在“平安夜”救起走失老人**祥;思礼镇三河村孔家“仨爷们”与村民一起从冰窟中接力救起3名不幸落入鱼塘的儿童;老汉牛正温为了一块钱的叮嘱看车到深夜……这些,都是民间正能量在闪光。
  善的种子点燃爱的火种。“爱心妈妈”的大爱,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灵;“记者雷锋团”以帮山区孩子圆“汉字英雄”梦、与农村留守儿童一起过周末等微活动,践行着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这些“微慈善”的行虽微小,但善心很大。
  目前,济源已建成道德讲堂257个,13万余市民接受道德洗礼;已成立扶残助残等14个志愿服务分会,注册志愿者近4万人;已先后“找到”各类好人130余名,1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志愿者、道德模范、平凡“好人”一棒接一棒的志愿行动和感动之举,铸就了济源最美的城市风景。
  17年的艰辛付出和努力,终于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此时,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
  然而,全市上下并未因此沾沾自喜,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务实的作风,执著追求城市可持续的、常态化的、更高层次的文明。
  荣誉来之不易,但只代表过去;授牌表彰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济源对文明的追求绝不止于此。
  宗旨和理念,仍一以贯之——以人为本,利民惠民,全民共建,注重实效,凸显人文,传承文明。
  一项项具体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中——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继续推进,道德建设润物无声,为民服务也在给力,市民素质持续提升……
  人文济源,灵秀之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济源正秉持“文明济源持续文明”理念,持续推进、提升,让创建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让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文明济源,永不止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5秒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济源社区论坛 ( 豫ICP备11010625号 )

GMT+8, 2024-5-5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