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社区

 找回密码
 5秒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79|回复: 0

[今日济源] 经营美丽 变“全域济源”为经济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3 1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绵延起伏的太行王屋,以优雅的姿态,在玉川大地勾勒出一个绿色的U字形,犹如一条气势磅礴的绿飘带,让济源这座北方内陆城市绽放出灵秀、生态、宜居的魅力。
  在大地母亲这个绿色的臂弯里,城市精致大气,山水田园相依,乡村和谐美丽,交通便利快捷……愚公家乡这个中原大地上的绿色明珠,恬静、雅致、迷人。
  如何发挥济源“全域一体”的特色,迎接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把美丽济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市委、市政府把“全域旅游”作为加快城市转型、富民强市的主攻方向之一,提出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做优景区观光游、培育乡村休闲游、提升都市度假游,推进旅游业实现从点到面、纵深扩展,引领“全域济源”发展跃升到新高度。
  在山水文化资源上挖潜增效
  上苍的厚爱,让济源山水资源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80%以上的地域面积适宜发展旅游;后天的努力,让济源城市灵秀大气、生态环境优良,44.39%的森林覆盖率,可让人尽享休闲、度假、养生之美。
  然而,如此秀山丽水、休闲佳地,却未带来“金山银山”、滚滚财源。
  纵向看,济源旅游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短短几年间由4跃升到7,旅游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是横向看,同属南太行旅游带的焦作云台山去年接待游客量达5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新乡八里沟虽然接待游客量只有65万人次,却也实现旅游收入3075万元。地缘相近,资源相似,我市王屋山景区去年接待游客量为72万人次,旅游收入却只有1400万元。旅游带动的差距显而易见。
  如何在济源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上挖潜增效,实现旅游产业旺丁又旺财,富群众也富财政?单靠观光游,靠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种“雨过地皮湿”式的旅游显然起不到多大效应。
  休闲度假游与自然观光游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旅游收入不再是单一的门票收入,而是带动全领域、全要素的综合性旅游经济收入。
  优质的山水文化资源,对游客来讲是重要的吸引物要素。如何让景区达到“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的标准,让游客感受到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
  按照培育壮大“全域旅游”龙头的理念,我市提出,一方面要做优景区观光游,强力实施王屋山道文化广场、王母洞栈道、沁河温泉度假区、黄河三峡桃花岛开发等一批精品项目,全面提升景区品位,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拉伸旅游产业链条,优化游客旅游体验。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市域范围内的文化、水域、森林、山岳等吸引物要素,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拉动济源旅游经济全面升级。
  变城乡统筹特色为经济优势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济源城乡观光游一度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
  “记得有一年‘十一’黄金周,3000余人组团来济源市参观城市和农村建设,有省内郑州、焦作等地的,省外河北邯郸的、山东菏泽的。旅游部门还专门规划了‘城乡游线路’。”济源一旅行社老总透露,“虽然来的人不少,参观的地方不少,但是带来的效益不大。关键是配套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理念得提升。这些有望通过现在提出的‘全域旅游’来解决。”
  日前出版发行的《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5)》显示,济源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与省会郑州一起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和生态城镇化发展指数分别达到72.33、82.70。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来,济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6.5平方公里扩大到40余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去年达到56.4%,城镇人口由24万人增加到40.8万人,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在70%左右,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村村通公交、组组通硬化路。
  “栾川模式”让其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20%;“全域温江”让这个地方从“籍籍无名”走向“声名鹊起”;成都、苏州、长沙等知名旅游城市,均由城乡一体发展的优势转化而来。
  如何把济源城乡统筹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变为经济优势?我市提出要把城乡旅游资源集点、连线、汇面,从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入手,强化差异度、文化度、方便度,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在科学规划城区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打造坡头、下冶、大峪、王屋、邵原、五龙口镇6个景观旅游名镇,培育王屋镇五里桥村、王屋镇愚公村、邵原镇黄楝树村、思礼镇郑坪村、五龙口镇山口村、大峪镇东沟村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市旨在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村镇、规模化田园农业、现代化农业园区、生态度假农庄、农业科普博览园等旅游模式,设计农业生产、农户生活、农耕文化及传统民俗庆典等环节,形成景镇联动、农旅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促“全景济源”变生产要素
  山水文化资源丰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济源,如何把美丽济源从资源要素、生态要素、生活要素转变成生产要素,让旅游业成为群众广泛参与和受益的先导性产业,成为富民又富财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以“全域旅游”发展引领“全域济源”发展的理念,我市确立了“一心两带”的“全域旅游”总体布局,即城市休闲游憩中心、南太行山水文化旅游带和黄河精品休闲度假旅游带,打造邵原镇、王屋镇、下冶镇、五龙口镇、克井镇、承留镇、大峪镇、坡头镇等重点区域,做精景区观光游、做强城市休闲游、做大乡村度假游,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兼备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拓展观光游。以景区为核心,充分挖掘历史古迹、宫观庙宇、神话传说等人文资源,整合风景名胜、河流湖泊、田园风光等自然景观,规划建设相互连接的景观廊道,合理规划旅游线路,设置相关旅游服务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打造都市游。依托济渎庙、奉仙观等历史文化区和宣化大街等现代商业区,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商务中心区、特色旅游街、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大型实景演艺等旅游载体建设,引进旅游项目,融入旅游要素,植入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功能,打造面向市民与外来游客的城市商业游憩区,让游客在都市游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
  ——培植乡村游。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试点工作,培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新亮点、新品牌,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以核心景区为龙头,以旅游城镇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节点,以旅游通道为关键,构筑多元化的旅游业态,让旅游业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多的绿色GDP。在加快“全景济源”建设、推进美丽济源变为生产要素的征程中,济源势在必得、昂首向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5秒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济源社区论坛 ( 豫ICP备11010625号 )

GMT+8, 2024-4-29 0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