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社区

 找回密码
 5秒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87|回复: 0

济源3万亩“岩地林”“吃”上“小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1 15: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造林成活率达98%,为全省罕见 本报讯(记者 付卫东)12月29日早晨,寒意袭人,大峪镇护林队队长刘天征与同伴们一如往日,细心照看石寺路岩地上栽种的侧柏。老刘告诉记者,这些树苗可称得上是“宝贝”,每一个下面都有“小灶”,为的是让它们能“吃饱喝足”,快快成长。老刘说的“小灶”就是垒砌的育林坑。两年来,市通过这种方式,使3万多亩苗木在寸草不生的岩地上安了家,造林成活率达到98%,为全省罕见。此举两度受到书记卢展工赞誉。 作为愚公家乡,济源因山而闻名,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88%。面对荒山,当地人一代接一代,植林不止。2005年以前,全市较为容易造林的荒山全披上了绿装,剩余的20万亩都是条件极差的困难造林地,相当一部分是完全裸露的沙砾岩地。“不出大力气,不下硬功夫,岩地造林就难以取得成效。”副市长孔祥智这样说。于 是,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充分估计存在的困难后,市委、市政府决定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誓要啃下这些“硬骨头”。 经过数次实地调查研究,林业技术人员集思广益,想出了在岩地上开“小灶”的好方法。他们就地采石,垒砌育林坑保墒育苗;而在难以采石的地方,就使用玻璃钢制作的育林板来围砌育林坑,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育林上的一大技术难题。“这种技术在全国还是首次发明。”市林业局局长张国鸣说。 解决了技术难题,下面主要靠做。岩地上没土的地方,人们就肩挑手提,从山下运土造林。为保证造林成活率,当地不惜代价,全部采用保水剂,引入了“铺地盖天”法。植苗前,人们在坑底铺好塑料薄膜以防漏水漏肥;植苗浇水后,在树盘周围盖上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正是采 用了这种全新的技术标准,加上创新的机制、严格的管护,使造林成活率远远高于规定的85%的合格标准。 这种方法最先在济运高速公路沿线,随后向全市迅速推开。两年来,全市共出动劳动力40余万人次,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重点在山区主干道沿线培育“岩地林”,总长度达150公里。 地处孔山南坡的五龙口镇上千亩作业区,全裸岩地段占30%以上,长期被列为“造林禁区”。通过岩地造林,这里正成为玉川产业集聚区的美丽窗口。而在整个济源山区,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林苗像哨兵一样日夜守护着大山,漫山遍野的育林坑展现出一道道别样的风景。孔祥智充满信心地说:“今后济源还将持续开展荒山造林,坚决使所有荒山都披上绿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5秒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济源社区论坛 ( 豫ICP备11010625号 )

GMT+8, 2024-5-17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